校园动态
【德育课程】大师精神薪火相传 榜样力量川流不息 《学大师》蔡元培
发布日期:2024-10-18

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弘扬大师精神,引领教育进步的核心力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博雅中学生,郑州市第七初级中学东校区八年级特推出德育课程之学“大师”系列活动,以《大师》系列纪录片为主体,辅以各类教育素材,引导全校师生与家长从教育、人文社科、自然科学、艺术四大领域感受大师人格魅力与精神风范,深入了解大师的生平和贡献,感受大师们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营造“积极学大师 立志做大师”的良好氛围,在师生间弘扬教育家精神和大师精神,在家校间落实协同育人,更好发挥郑州市第七初级中学东校区德育课程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青年。

师生家长通过观看影片和互学交流,家长和教师可从中汲取教育智慧,助力家校共育;孩子们收获精神养分,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1 (1)

本次学习的大师是:蔡元培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号孑民,乳名阿培,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人,祖籍浙江诸暨。他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1 (2)

八(5)班任媛

1 (3)

八(2)班康子越

1 (4)

八(2)班师玮晴

1 (5)

八(2)班窦丹妮

1 (6)

八(2)班张一伊

1 (7)

八(5)班朱雨珂

1 (8)

八(5)班郭思源

学生感悟

观大师蔡元培有感

八(6)班赵晏菱

蔡元培,这位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伟大教育家,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与深远影响。在深入了解他的生平和贡献后,我的内心充满了敬佩与感慨。

首先,蔡元培先生的人格魅力令人折服。他早年弃官从教,决心以教育救国,这种勇气和决心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不仅革新了北京大学,更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了教育制度的民主化进程。他提出的“兼容并包”的学术思想,不仅为北京大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中国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蔡元培先生的教育理念中,我最为感动的是他对自由思想的倡导和对人才培养的重视。他坚信教育应当为学问而学问,不应当被功利所束缚。在他的领导下,北京大学成为了新思想、新文化的摇篮,吸引了众多优秀学者和青年才俊。他提倡的学术自由、思想自由,使得北大成为了中国思想最活跃、学术最兴盛的学府之一。这种精神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蔡元培先生的人格魅力也体现在他的宽厚和恻隐之心上。他为人宽厚、恻隐为怀,对中国社会及陋俗有透彻观察。他提倡民权与女权,倡导自由思想,致力于革除“读书为官”的旧俗。他的这些努力不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更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在观大师蔡元培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蔡元培先生的一生是充满奋斗和奉献的一生,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教育的真谛和人生的价值。他的教育理念、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都将成为我们永远的宝贵财富。

最后,我想说,蔡元培先生不仅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巨匠,更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楷模。他的事迹和精神激励我要不断前行,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5)

八(5)班裴可欣观《大师》蔡元培有感

1 (16)

八(6)班李炳雨观《大师》蔡元培有感

1 (17)

八(5)班崔一荨观《大师》蔡元培有感

1 (18)

八(6)班邱佳棋观《大师》蔡元培有感

家长感悟

《大师》蔡元培观后感

八(3)班张馨源家长

有这样一个人,毛泽东主席曾经赞誉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周恩来总理曾赞誉他为——“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北京大学因为有了他而荡漾出暖暖的春意。他就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

我在三十年前念中学的时候学到蔡元培,当时也只是知道他是北大的校长,知道他的教育理念比较先进,但于我而言,他也只是停留在历史书上一个伟大的教育家。直到国庆放假期间,在张馨源同学的“督促”下,我们共同观看学习了纪录片《大师·蔡元培》,我进一步了解了这位“学界泰斗”的一生伟大事迹,他在我心中的形象才生动起来。蔡元培作为一位受过系统中国传统教育、同时又兼学中西的大学问家,他与同时代其他学者有着很大的区别。

当时处于民国初年,各类新旧思潮激烈碰撞,中国思想教育应当向何处发展?蔡元培没有情绪化地、激进地否定中华传统文化,而是认真观察和思考当时的中国社会及其灾难,理性地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在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期间,无论是心向西方的思想、还是志在祖国的活动,他都给予理解、尊重和支持。这恰恰是在行动上落实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容乃大的精神。

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教育和学术建设奔波,都在为救亡图存奋斗,以至于终生都没有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对于一位多次身居要职的“大人”来讲,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即使放在今天也是不多见的。如果没有对国家由衷的热爱,没有对民族复兴的极大的渴望,我想任何人都是做不到的。

今天的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认真领会蔡元培的思想、学习他的事迹、实践他的美德,无疑将使我们受益匪浅,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会有很大帮助。希望学校今后能常态化组织开展纪录片观看学习活动,为青少年种下发愤图强、立志报国的“种子”!

《大师》蔡元培观后感

八(3)班袁启赫家长

观看纪录片《大师》蔡元培篇后,我深受触动,对这位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蔡元培先生的一生,不仅是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奠基史,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追求真理的缩影。

纪录片从蔡元培先生的成长历程讲起,展现了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坚定信念和卓越贡献。蔡元培,字鹤卿,号子民浙江绍兴人,早年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远大的志向。他早年曾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后来又投身教育事业,致力于通过教育改变国家命运。这种勇于担当、敢于斗争的精神,让我深感敬佩。

在纪录片中,我印象深刻的是蔡元培先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的种种事迹。他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提出了“兼容并包”的学术思想,使得新文化、新思想得以在北大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这种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不仅吸引了众多优秀的学者和学生,更推动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蔡元培先生的这一创举,不仅改变了北大的面貌,更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师——蔡元培》观后感

八(3)班王雅萱家长

通过观看《大师——蔡元培》,我全景式、多维度地了解和认识了一个形象丰满的蔡元培先生。

他是民主革命的先驱。蔡元培是从旧时代走过来的进士,却是追随孙中山先生首倡民主共和的革命家,与当时的仁人志士一道推翻满清,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元老,是顺应世界先进潮流的思想家、革命家。

他是学术卓越的大师。蔡元培是“知行合一”思想理念的卓越实践者,他学术丰厚,著作等身,横跨哲学、伦理学、教育学、文学、美育、心理学、历史学等诸多方面,真可谓是卓绝的学术大师。

他是世所公认的“北大之父”。蔡元培将西方现代大学教育的理念模式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教育思想相融合,首倡教育改革、大学改造,不仅是现代北大的缔造者,也是中国现代大学理念和精神的缔造者。“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北大因此而成为中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一批具有新文化、新思想的代表人物进入北大,使得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堡垒;科学民主的思想得以传播,并进而催生了五四运动;蔡元培还是五四运动的策划者、领导者,他主张和支持青年学生积极投身于拯救国家和民族的革命运动中,报效国家和民族。

可以说,蔡元培作为近代中国革命界、思想界、文化界、教育界的卓越先驱者,其著名的革命活动、文化思想、学术观点、教育实践,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发挥过极大的作用和影响。

学习蔡元培大师感悟

八(1)班李泽嘉家长

蔡元培生于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在香港逝世。蔡元培是中国近代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是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民国初年他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热心鼓励和扶持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1916年12月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任期内实现了他对中国教育制度民主性质的改革,后期又创立了中央研究院,积极参与和保障人权和反对文化专制主义的斗争。他以卓有成效的领导在教育界和学术界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对中国近代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开创作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评价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他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在五四运动中支持学生爱国行动,多方营救北部学生。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师爱长,将抱定宗旨位于首位。蔡元培先生聘请《新青年》主编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并聘请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等新派人物在北大任教。采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实行“教授治校”的制度,提倡学术民主,支持新文化运动。

他来自于封建王朝,却是民主革命的开拓者;他出身于科举制度,却成为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从事教育和学术研究的四十多年中,他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塑造了北京大学和中国中央研究院,而继承他理想的那一代知识分子为中国走向现代书写了开篇。1911年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体制。作为革命元老,蔡元培出任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他知道清皇帝救不了中国,便毅然投身于改变中国人的素质。他是一个健全的人,一个关心这个社会的人,甚至一个关心后世利益的一个特别的人。

他办教育培养人才。他劝导学生一定要学习外语,了解中国缺什么?了解中国需要什么?事物是在不断的发展,我们学生也要接受世界上新事物,要有世界的眼光。蔡元培阅读了《天演论》的一篇,但也满足不了他了解世界的渴望。这位大清的翰林院编修为此刻苦自学了英语、德语、法语等七国语言,便于直接阅读阅读原著。九年后他走出国,在莱比锡大学将近三年学习了37门课程,积聚了很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储备。学心理学,西方的语言学,西方的文化,学西方哲学,然而他最重视的还是西方的教育。他用自己严格而辛苦的留学生活把美学、人类学、实验心理学等最新的成果带回中国。他犹如唐三藏西天取经历经千辛万苦取回了真经。他没有拿回文凭,但他在欧洲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中国传统文化圆融结合,极具创造性的思想体系的创立。

他的伦理学专著成为中国伦理学的开山之作。而他成熟的教育思想和建立全新现代大学的愿望又在伟大的实践中实现。美育这个词是蔡元培从德语翻译过来,美育就是美感教育。蔡元培认为这是不可替代的一个教育方面。什么是美育?美育就是把美学理论运用到教育上。蔡元培是第一个在北大开美学课的人。他支持参与北大的多种艺术社团,还派遣学生到国外学习。他亲手创办了国立音乐学院和国立美术学院。他们是中国美院和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而直到去世那年,他还在举办演讲,不遗余力的传播美学。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影响了整个20世纪和当今中国的教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后来有人很形象的说即便是打破了头,蔡元培也要保持灵魂的自由。

北京大学改革的第一步,是他提倡并创办北大校医院校和平民学校,他关心没有钱读书的人,并为社会底层的人民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他组织大学生和平民演讲团,给北京大学注入了劳工神圣和教育平等的新气息。不成文的旁听生制度,是北大这个最高学府向普通大众开启了求学的大门,青年才俊得到了成长机会。得益于蔡元培开门办学的旁听生有毛泽东、瞿秋白、矛盾、李景辉、沈从文、丁玲等,他们后来都成为一代老师、一代大家,就是北大。蔡元培遇到北大学生的时候,叮嘱他们一定要回校念书。他说丧失学业就和丧失国土一样,爱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爱国。

蔡元培一生办学,为国家种下读书爱国种子,引导中国知识分子从庙堂走向民间,从官场走向学术殿堂。当年北大师生们一提到蔡元培,总称呼他蔡先生。蔡先生这三个字包含了那个时代人们对蔡元培的尊重。蔡元培最钟爱的事业是为中国建立一个最高学术研究机关,这是中国几代有识之士的理想。蔡元培构想的国立中央研究院成立。他在上海,北京,南京规划了10个研究所。形成中国现代科学研究和评议的完整体系。推动了中国科学事业的长足进步。今天中国科学院就是在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当时中国最优秀的学者把探索研究推向了各个学科的前沿。他愿意余生专研学术。如果说蔡元培伟大的宗旨是学术理想,那么中央研究院更完整体现了蔡元培的内心抱负,是他为学术救国奠定了一份宏大基础。

自1892年离开故乡,蔡元培一生颠沛,直到晚年也没有一处属于自己的房子。他终身忠于国家却从不考虑自己。中国为一人,天下为一家。他呼吁中国四亿七千万人一起团结一致抗战。他也呼吁整个世界都起来维护和珍惜和平。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一万多名民众为他送行。钟鼓开道,礼炮鸣响。蔡元培走完了他一生光辉而灿烂的旅程!中国人永远敬仰他!

《观蔡元培有感》

八(1)班任辉煌家长

看完这段关于蔡元培事迹的视频,心中涌现了无尽的敬仰与感慨。

蔡元培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以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重塑了北大的精神风貌。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他不畏强权,为学术自由和思想独立而不懈奋斗。

他广纳贤才,无论新旧学派,只要有真才实学,都能在北大找到一席之地。这种包容的态度,让北大成为了思想碰撞的前沿阵地,培养出了无数杰出的人才。蔡元培先生深知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他致力于改革教育体制,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一代。

蔡元培先生的精神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前行的道路。他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同样令人钦佩,一生清廉正直,为了理想无私奉献。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为民主与科学奔走呼号,当之无愧的被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同时,我们也要以他为榜样,秉持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

虽然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科学救国,美育救国”的理想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但这种理念为后来中国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在当今社会,我们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蔡元培的精神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引。我们应当学习他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精神,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世界,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同时,我们也要传承和弘扬他的教育理念和文化思想,注重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蔡元培是一位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学习的大师。他的一生,是为中国的教育、文化和政治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的功绩将永载史册,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通过看、思蔡元培的一生,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也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教师感悟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

教师  刘玉洁

作为教师,观大师蔡元培的生平与教育理念,我深感其精神与思想对现代教育事业的深远影响。以下是我对蔡元培先生的几点感悟:

1. 教育理念的先进性

蔡元培先生提出的“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至今仍然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他强调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塑造和全面发展。这种理念激励我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他们的品德修养、身心健康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2. 勇于改革的精神

蔡元培先生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教育体制改革,如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等,这些改革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学术自由和思想解放。他敢于打破旧有的教育体制和观念束缚,勇于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这种勇于改革的精神提醒我们,作为教师,要敢于面对教育中的问题和挑战,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

3. 廉洁自律的品格

蔡元培先生一生清廉正直,不畏权贵,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家精神。这种品格激励我在工作中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尚的品德,不为名利所动,坚守教育初心,为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4. 深厚的人文关怀

蔡元培先生不仅关注教育本身,更关注国家和人民的命运。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杰出贡献。这种深厚的人文关怀让我认识到,作为教师,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关注人类的命运。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人。

5. 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蔡元培先生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他的学识渊博、思想深邃,离不开他长期以来的勤奋学习和不断追求。这种终身学习的精神提醒我,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观念,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总之,蔡元培先生的教育理念、改革精神、廉洁品格、人文关怀和终身学习精神都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以蔡元培先生为榜样,不断追求卓越、勇于创新、坚守初心、关注社会、终身学习,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