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德育课程】立德树人扬美德 国学智慧承十法 七初东校区开展学习曾国藩教子十法主题活动
发布日期:2025-01-14

为深入践行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挖掘与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郑州市第七初级中学东校区各班级围绕曾国藩所提出的教子十法——“省、静、勤、和、诚、学、明、挺、趣、恒”,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辩论赛、演讲及短剧等活动。

立德树人扬美德,国学智慧承十法 (3)

立德树人扬美德,国学智慧承十法 (4)

立德树人扬美德,国学智慧承十法 (5)

短剧表演

立德树人扬美德,国学智慧承十法 (6)

立德树人扬美德,国学智慧承十法 (7)

立德树人扬美德,国学智慧承十法 (8)

主题演讲

立德树人扬美德,国学智慧承十法 (9)

立德树人扬美德,国学智慧承十法 (10)

辩论赛

立德树人扬美德,国学智慧承十法 (11)

立德树人扬美德,国学智慧承十法 (12)

立德树人扬美德,国学智慧承十法 (13)

立德树人扬美德,国学智慧承十法 (14)

主题班会

立德树人扬美德,国学智慧承十法 (15)

立德树人扬美德,国学智慧承十法 (16)

立德树人扬美德,国学智慧承十法 (17)

立德树人扬美德,国学智慧承十法 (18)

亲子共学

未命名

学生书法作品


学生感悟

以“省”为镜,以“静”为心
——曾国藩教子十法的启示

七一班 周苏辰

在曾国藩的十字教学法中,“省”与“静”二字,如同两面明镜,照亮了我学习的道路,也指引了我心灵的归宿。

“省”,如曾国藩所言:“每日三省吾身。”这句话深深烙印在我心中,成为我每日自我反思的座右铭。我审视自己的心态,是否过于浮躁,是否容易被外界干扰,是否保持了积极向上的态度。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我逐渐学会了如何调整自己的状态,如何更好地面对学习中的挑战。

而“静”,则是曾国藩所强调的“静能生慧”。在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我时常感到压力山大,思绪混乱。但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尝试静下心来,深呼吸,让心灵回归平静。在“静”的状态下,我能够更清晰地思考,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通过“省”与“静”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心灵的修行。它们让我学会了如何审视自我,如何在喧嚣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智慧。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以“省”为镜,以“静”为心,不断前行,成为更好的自己。


勤以修身,和以待人
——曾国藩教子十法中的“勤”与“和”
七二班 郭喧

曾国藩曾说:“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得来,而可大可久者也。”这句话中的“艰苦”二字,在我看来,正是“勤”的生动写照。在学习的过程中,“勤”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勤”,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勤奋学习,更是勤奋思考、勤奋实践。而“和”,则是曾国藩所倡导的“和为贵”的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我始终秉持着和谐相处的原则,尊重他人的差异,寻求共识与合作。在团队合作中,我积极沟通,化解矛盾,为团队的和谐与成功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与同学相处中,我宽容大度,乐于助人,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友谊。通过“和”的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成长,更能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通过“勤”与“和”的学习,我更加明白了曾国藩教学法中的深刻内涵。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以“勤”为基,以“和”为魂,不断追求进步,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短剧悟“学”——曾国藩教育智慧之感
七三班 梁若萱

我们班围绕曾国藩的“学”字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短剧表演。这不仅仅是一次艺术创作的尝试,更是一次心灵与智慧的深刻洗礼。短剧表演中,我们分别扮演了不同的人物角色,通过生动的情节和细腻的表演,展现了曾国藩“学”字精神的多个方面。有人物因勤奋学习而获得成功,有人因荒废学业而陷入困境,还有人在逆境中坚持不懈,最终学有所成。这些故事如同一面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学习道路上可能遇到的种种挑战与机遇。

在表演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学习的力量。学习不仅让我们掌握了知识,更让我们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坚持不懈、如何追求更高的目标。正如曾国藩所言:“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通过短剧表演,我更加坚信了这一点。

这次短剧表演不仅让我深刻领悟了曾国藩的“学”字精神,更让我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将珍藏这份宝贵的感悟和经历,让它们成为我人生旅途中永恒的财富。


辩论赛中的“学”字探索——以曾国藩为镜
七四班 张冰冰

我们以曾国藩的“明”字为核心展开了一场激烈而富有深度的思想碰撞。这不仅是一场辩论的较量,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智慧的启迪,让我对“明”字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明”,在曾国藩的教子哲学中,寓意着明理、明智、明心。辩论赛上,我们被分为正反两方,围绕“在现代教育中,‘明’字精神是否依然重要”这一辩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辩论过程中,我作为正方的一员,深刻感受到了“明”字的力量。它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积累,更是对生活现象的敏锐洞察,对自我内心的真诚省察。我们引经据典,从历史上那些因“明”而成就非凡的人物,到现代社会中因缺乏“明”而误入歧途的案例,力图证明“明”是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

这次活动,不仅加深了我们对曾国藩教子十法的理解,更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明”字精神,成为更加独立、更加明智的新时代少年。


挺立潮头  趣味盎然——曾国藩教子十法中的“挺”与“趣”
七五班 肖怡涵

曾国藩曾说:“凡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这句话中的“全副精神”和“首尾不懈”,在我看来,正是“挺”的生动体现。在学习和生活中,“挺”是我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气与决心。

“挺”,对我而言,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趣”,则是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与激情。在曾国藩的教学法中,“趣”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我深知,只有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兴趣,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无阻。通过“挺”与“趣”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勇气与乐趣的交织。它们让我学会了如何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勇气与决心,如何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乐趣与激情。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以“挺”为骨,以“趣”为魂,不断挑战自我,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持之以恒  铸就辉煌——曾国藩教学法中的“恒”
七六班 宋波奕

曾国藩曾说:“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这句话中的“有恒”二字,正是他强调的“恒”的精神所在。在学习和生活中,“恒”是我不断追求卓越、实现梦想的基石。

“恒”,对我而言,是一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通过“恒”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关键所在。只有保持对目标的坚定追求和对努力的持续投入,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取得进步。同时,我也明白了“恒”不仅仅是一种精神品质,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它让我更加珍惜时间和机会,更加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秉持“恒”的精神,不断追求卓越、实现梦想。我相信,只要我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就一定能够铸就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


家长感悟


“省”以致远:曾国藩教子智慧引领亲子共同成长之路
七一班 史雨辰家长

曾国藩的“省”字教子法,如同一面明镜,让我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找到了自我反省的方向与价值。这位历史伟人的一生,是对自省精神的最好诠释,他不仅自己身体力行,更以此作为教育子女的核心理念。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仅仅口头上告诉他们要有远大的理想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的行动,为孩子树立一个活生生的榜样。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言行一致,是否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为孩子展示出勇敢与担当。这种反思,让我意识到,作为家长,我们的每一个细微举动,都可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灯塔。

曾国藩的“省”字教子法,不仅是对孩子教育的深刻启示,更是对个人成长的鞭策。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教育,是从自我反省开始的,是通过自身的行动,去影响与塑造孩子的未来。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秉持这一理念,与孩子共同成长,共同前行。


宁静以致远  平和润心灵
——观曾国藩十字教学法有感
七二班  张谨恩家长

曾国藩的那句“静到极处,自有天地”,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我认识到,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宁静,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这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教育智慧,它教会我如何在喧嚣中寻找内心的安宁,如何在浮躁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作为家长,自身的行为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努力让自己在忙碌的工作与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天地,通过冥想、阅读、瑜伽等方式,来沉淀内心,寻找那份久违的平和与宁静。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实际上是对自我内心的深度滋养,它们让我在面对生活的压力与挑战时,能够保持一颗平和的心,用更加理性与包容的态度去对待孩子与家庭。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秉持这一理念,与孩子共同成长,共同探索生活的美好与意义。


曾国藩教子十法之“和”
——家和为基,共筑和谐成长之路
七三班 梁若萱家长

“和”字教子法,如同一股温暖的力量,深深植根于我的教育理念之中,让我深刻体会到家庭氛围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曾国藩曾言,“和”是家庭氛围的基石,家庭则是人生的试炼场。这句话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作为家长的道路,引领我认识到,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土壤。

我也深知,家庭并非总是风和日丽,矛盾和冲突在所难免。面对这些挑战,我努力成为家庭中的调解者,用智慧和爱心去化解每一个潜在的矛盾,让家成为孩子学习宽容与理解的课堂。我引导孩子在面对分歧时,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音,理解他人的立场,从而在和谐的环境中培养出宽广的胸怀和包容的心态。

这种对家庭和谐的追求,不仅是对孩子成长的滋养,更是对个人成长的鞭策。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幸福,并非来自于物质的富足或社会地位的高低,而是来自于内心的平和与家庭的和谐。


教师感悟

家和万事兴  人和事业成
——曾国藩教子十法之“和”字法观后感
耿永刚老师

“家和万事兴”,这一古老的智慧不仅适用于家庭关系的维系,更在无形中揭示了班级这一微观社会单位中和谐氛围的重要性。

班级,作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其氛围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学习成效。一个充满爱与包容、尊重与理解的班级,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片心灵的净土,让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更加专注与坚定。在这样的班级里,学生们不再畏惧失败,敢于探索未知,因为他们知道,无论结果如何,都有一个温暖的集体作为坚强的后盾。

和谐班级的构建,需要教师用心去经营,用智慧去引导。我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包容的班级氛围,这不仅仅意味着物理空间的整洁与舒适,更重要的是心灵的交流与共鸣。我鼓励学生之间的正向互动,通过团队建设活动、角色扮演、情感分享等多种方式,增强彼此的信任与理解。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同理心,让他们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更加宽容与包容。

和谐班级的构建,是教育本质的体现——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人文关怀与全球视野的未来公民。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更能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


立身处世  诚信为本
——曾国藩教子十字之“诚”字法观后感
程琳老师

作为教师,我深知诚信教育的深远意义与迫切需求。在这个信息爆炸、价值观多元的时代,诚信如同一股清流,滋养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尊重。曾国藩曾言:“人心之间,权术敌不过‘推诚’”,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真诚的力量——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无论权谋多么精巧,都敌不过一颗真诚待人之心。这不仅是对古代智者的智慧总结,更是对现代人际交往的深刻启示。

在教学中,我始终将诚信作为核心教育理念之一,不遗余力地强调其重要性。诚信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要求,更是个人成功的关键。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诚信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赢得他人信任与尊重的基石。它能够帮助个体在合作中取得共赢,在竞争中保持优势,为个人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诚信教育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教师长期的坚持与示范。我深知,作为教育者,自身就是学生的榜样。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与生活中,我始终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诠释诚信的真谛。无论是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还是处理工作中的事务,我都力求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让学生看到诚信的力量与魅力。

总之,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生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教师,我将继续秉持“诚”字教学法,用真诚的心去感染学生,用坚定的行动去践行诚信,为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能力的未来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明理通达  方能致远
——曾国藩教子十字之“明”字法观后感
贺晶晶老师

明理通达,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它要求我们在面对世界时,不仅要具备清晰的认识,还要拥有深刻的洞察力。曾国藩所言“思考是‘复明’之法”,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教学的方向,让我深刻理解到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思考,不仅是知识的消化与吸收,更是智慧的火花,是通往更高层次认知的桥梁。

只有当学生开始主动思考,他们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本质,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因此,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无论这些问题多么看似简单或复杂,我都视之为他们思维成长的宝贵契机。通过组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活动,我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思考中学会质疑,在质疑中深化理解。

培养学生的明理通达,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塑造。它要求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面对挑战,敢于质疑权威,同时又不失谦逊与包容。这样的学生,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能够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视野,去探索未知,去创造未来。

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对国学精粹的深刻领悟与传承,更是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的生动实践与积极探索。让我们携手在曾国藩睿智光辉的照耀下,审视内心,完善自我,携手推动家庭和睦与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