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校园
【书香校园】静以修身堪大用 七初东校区学习曾国藩教子十法之“静”法
发布日期:2023-10-09

为引导全校师生和家长从经典中汲取智慧,搭起一座“家校共育”的桥梁,七年级常态化开展师生家长共学“曾国藩教子十字法”系列活动,切实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家庭教育智慧和德育工作智慧,培育“向真、向善、向美、乐学、乐思、乐问”的孩子,共同呵护优秀的种子,让情怀落地,待美好发生。

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的曾国藩教子十法,"一省、二静、三勤、四和、五诚、六学、七明、八挺、九趣、十恒"十个角度,深入浅出地解析曾国藩的为人处世,持家教子之法。本周我们开展了以“静”字法为主题的班会,师生、家长,通过观看视频,反思自身行为,体悟曾国藩教子之道。

静:心静则体察精,克治亦省力。“心静那么就能够体察事物的本质,发觉事物的精微;处理事情也能够省力,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校共育

1

七一班班会

2

七一班李淳熙家长陪孩子一起观看视频

3

七一班吕明喆家长陪孩子一起观看视频

4

七五班任媛作品

5

七五班张琪涵作品

6

七五班宋美林作品

7

七二班高展翼作品

8

七二班窦丹妮作品

9

七二班师玮晴作品

10

七二班曹钧溪作品

学生感悟

有感于曾国藩教子十法之“静”

七一班  李卓宸

今天学习的是曾国藩家训十字法的“静”字法,感触很深。“静”字可以组词安静、平静、恬静,这些词都和心理状态、精神世界有关。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不断创新,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新型事物,电子产品融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手机短视频蚕食着我们的精神世界,所有这些外在的干扰都让精神世界变得浮躁,使我们不能静下心来学习。“静”与“省”字法相辅相成。

曾国藩说“大事小情心先放静”,放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最为适用,平静的心态才能认真对待每一门功课 ,每一项作业。每天晚上让自己平静下来思考一下当天的状态,不好的改正,每天努力一点点。将今天的自己和前一天的自己对比,只要比前一天的自己哪怕进了一小步,那就是成功,日积月累定能“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

“静”是精神世界的磨刀石,也是一把刀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谈“静”

七一班  李淳熙

“静”这一篇我觉得重点就两个字——“安静”。正如郦波教授所说,静,还是要先掌握好“安”这个字,只有心安,你才能静,静了你才能干好事情。像视频里所说,曾国藩一坐就是两个时辰,纹丝不动,现在哪个人能做到?这就是“定力”。现在一节课45分钟,有的人都坐不住,动动这抠抠那,也就前20分钟坐得住。但当时可是两个时辰,四个小时,是二十分钟的十几倍,纹丝不动,那曾国藩的定力可真是异于常人。

当然,学会“安”的基础也得先学会“定”,只有你能定下心神,你才能心安,安了才能静,静了你才能去思考其他事情。

有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做事就看你够不够细。如果你做事时你没静下来,那么你的内心正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也就是“躁”。你越躁你做事就越不够细,不够细你就做不成事,事做不成你也就不会成功。

所以说,一个人想成功,最最基础的就是先学会安静,这是一个人想要成功的基本条件。
家长感悟
曾国藩教子十法之“静”字观后感

七二班 窦丹妮家长

曾国藩教子十法的“一省、二静、三勤、四和、五诚、六学、七明、八挺、九趣、十恒”也被誉为“千古家训之首”。其中的“静”字法更是蕴含着大智慧,不仅给个人为人处事带来启发,也给作为家长的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提供了经验方法。

曾国藩认为,只有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才能真正地取得成功。在观看完“静”字篇后,我们可以了解到他对“静”的深入理解和重要性的认识。他认为,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他指出作为家长教导孩子们时要保持内心的清洁,不要被外界的诱惑和干扰所左右。他还教导孩子们要培养自己的自制力和意志力,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

这也正是这个时代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以及孩子个人在发展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曾国藩在“静”字这里作出了很好的解答。在现代社会,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已经成为了许多人追求成功和幸福的关键。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机遇。

曾国藩的“静”字法告诉我们,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他的教导不仅适用于个人的成长,也适用于身为父母的我们在教育子女上的反思和调整,只有在保持内心平静和宁静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为儿女负责,也为自己负责。

“静”字功夫

七二班高展翼家长

学习了曾国藩教子“静”字法,感受很深,曾国藩认为“内心清静,自由远大”每当遇到人生的惊涛骇浪时,总要先强迫自己先静下来,做到每临大事有静气,静是我们修身养性的根本,内心清静,自有远大。

曾国藩曾讲以静制动,定住自己的镇脚,让自己从纷繁复杂中脱离,静可以看清楚自己的毛病,静能让一件棘手的事情处理起来有更好的方针,节省能耗容易看清事物的本质,工作效率事半功倍,静能祥和,在一个家庭中静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和气,一个人心不静,容易浮躁多虑,心气不能归一,读书不能专心致志,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以静治恶,小声批评,大声表扬。

唐鉴说:“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心静,才能直击要害,觉察细微,所以最是静字功夫要紧!曾国藩也是如此,也是在这个静字上下足了功夫!

今天我们从曾国藩的智慧里汲取力量,明天希望我们的孩子能找寻到更深刻的价值,书写出更美好的人生,创造出更伟大的智慧。


教师感悟
最是“静”字功夫要紧

七年级年级主任戚志老师

心静的人能够在“静”中生智,即使遇到危急情况,也能迅速从中找到突破口顺利解决突发情况,这是“静”的智慧。

曾国藩年轻时做事难免心急气盛,每次遇到急事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他的老师见此,就送给他一个字——静。曾国藩渐渐领悟这个字的含义,懂得静的智慧。每天都要让自己静下心来,思考为人、处世、治家、平天下的道理。尤其是遇到重要抉择时,更是如此,常常坐在静室中反复思量、认真权衡,最终才拿出决断有时为了氛围更加宁静,曾国藩还会点上一支香,让自己更加沉静下来。凡遇见这种情况,家人有再大的事情,也不会打扰他心静,则智慧生。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事,有些事棘手难办,如果能静下心思考,可能会有不同的收获,最终柳暗花明。

静心是一种珍贵的修行。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平心静气 ,气定神闲,使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的意义。

自古以来有成就者 ,越是遇到大事,越是心静如水,处乱不惊。当一个人寻寻觅觅,历经沧桑风雨,最终你会发现:一切都将消失,一切都是浮云变幻,唯有宁静的力量可以带你穿越尘世的那段岁月,光芒永存。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静”字法的学习中,懂得“静”字真正的意义,将心沉淀下来,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能够从容不迫地面对,只有这样,才能拨开生活的层层迷雾,在人生之路上更好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