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好书分享
分享理由
本周我分享的好书是《寂静的春天》。作者蕾切尔·卡森以严谨的科学调查为基石,用饱含人文关怀的笔触,描述了过量使用杀虫剂不仅杀死害虫,更污染土壤、河流与空气,导致鸟类灭绝、生物链断裂,让原本生机盎然的春天沦为“寂静之地”。
书中没有晦涩的说教,而是以具体案例串联起生态危机的全貌:从田间消失的蛙鸣,到河水中死去的鱼虾,每一个细节都直击人心。它不仅教会我们警惕科技滥用的风险,更引导我们以敬畏之心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万物共生”的重要性。
经典摘抄
我们面临的问题,不只是去寻找抑制这种植物或那种动物的技术方法,而是需要了解关于动物繁殖和它们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基本知识,这样做将促使建立稳定的平衡,并且封锁住虫灾爆发的力量和新的入侵。
由于这些微量的杀虫剂可以逐渐积累起来,但却只能缓慢地排泄出去,所以肝脏与其他器官的慢性中毒及退化病变的威胁确实存在。
在控制植物方面最好、最廉价的方法不是化学药物,而是其他植物。
好书分享人:陈晨,九年级学生会成员。
教师好书分享
分享理由
《特别的女生萨哈拉》不仅是一部成长小说,更是一本写给教师的教育启示录。它直面青春期学生特有的敏感、叛逆与个体差异,以温柔而有力的方式,叩击每一位教育者的内心。
书中的萨哈拉因读写困难被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用冷漠的外壳包裹内心的脆弱。而波迪老师却跳出常规的评价体系:她不强迫萨哈拉补课,而是在课堂上朗读诗歌,留出自由写作的空间;她用“日记对话”悄悄走进孩子的世界,又以一句“你的文字里有光”,点燃了萨哈拉被掩埋的表达欲望。
波迪老师的教育智慧,恰是班主任所需要的——不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尺,以“接纳”替代评判,用“倾听”代替说教,透过学生的外在行为,读懂他们“渴望被看见”的内在需求。
这本书用一个温暖的故事传递出这样的信念:每一个学生都是待点燃的火种,“问题行为”往往只是未被理解的呐喊。它提醒教育者,在面对学生的“不配合”时,多一份耐心与共情,守护每一簇独特而珍贵的光芒。
经典摘抄
责任感的意思是,如果你有勇气去做某件事,只要有勇气承认你做了某事。
如果你听到别人说了一个你觉得很美很漂亮的词,那就把它记下来,然后这个词就成了你的了!
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语言,如果你知道如何听它们讲话,它们就会把藏在树干年轮上的故事都告诉你。它们会告诉你一场厉害的雷击在他们身上留下了一个洞,然后顽皮的孩子就踩着这个树洞爬到他们身上玩耍。还有那只脾气糟糕的松鼠,竟然用走私贩兜里掉出来的珠宝装饰它的小窝,真是奢侈,或者它们有多想念那只飞走后杳无音信的老猫头鹰,它走了以后没人再帮树捉虫子了。
好书分享人:刘晶晶,英语教师,郑州市骨干教师,郑州市教育局优秀教师,金水区优秀班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