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校园
【教师读书】常晋波重读《西洋史》
发布日期:2022-06-07

西洋史

01

《西洋史》是近代中国第一位女硕士、第一位女教授、新文学运动的第一位女作家陈衡哲先生撰写的中国近代第一部白话文世界史著作,最初是商务印书馆作为“新学制高级中学教科书”也就是高中历史课本刊印的,1924年一经出版便脍炙人口,到1949年已再版九次,是当年名副其实的畅销书。

胡适曾评价说:“陈衡哲女士的《西洋史》是一部带有创作的野心的著作。在史料的方面,她不能不依赖西洋史家的供给;但在叙述与解释的方面,她确然做了一番精心结构的功夫。这部书可以说是中国治西史的学者给中国读者精心著述的第一部西洋史。在这一方面说,此书也是一部开山的作品。"

当代欧洲史学家陈乐民也曾由衷地称赞:“中国人写的《西洋史》中,再也没有见到比这本写得更好的。”

02

作为史书,《西洋史》的文风别具一格,极像是邻家温婉的阿姊一边做女红一边“闲谈隔村张三李四家太上老祖的掌故”,先生每每顺手拈来古诗词作喻让原本干巴的历史变得生趣盎然,极大地丰满了阅读体验。如:“诗人说得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上古的末年,西罗马帝国既遭蛮族的蹂躏,而罗马文化,却并不曾以此忘其天职,结果是中古末年古代文化的大复活。意大利文艺复兴又何尝是无情物呢?他虽受了外来武力的摧残,但他去不曾因此绝了希望,这泥土怀着文化的种子,却跟着他的摧残者,走入了西欧各土,后来便在那里发芽展枝起来,为近代产生一个灿烂的文化。由此可知,武力的胜利在一时,文化的胜利在永久。意大利所受的委屈不过数百年,而他在文化史上的功绩,却真的千古不朽了。”

1917年,先生在美国留学时发表了小说《一日》,这篇比《狂人日记》早一年的作品,因为发表在外国期刊上而失去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的地位,后来先生在研究西洋史的同时依然没有放弃文学创作,出版的文学作品集同样受到广泛的赞誉。与一般的文学作品相比,先生的文学创作极富时间纵深感,来龙去脉丝丝入扣,反倒有几分史家考据的味道,比如:小说《小雨点》写小雨点从天上到地上,从河湖到大海,生生死死,悲欢离合,简直就是“一滴水的历史”。

文史不分家,互为表里才能相得益彰,先生的史书和小说都是这般相得益彰的好典范。

03

《西洋史》最大的亮点是以文化为脉络,用中国式的整体史观重新审视欧洲历史。

“历史既是人类全体的传记,他的范围当然很广。拿破仑的事业固然是历史;法兰西乡下一个穷妇人的生活状况,也何尝不是历史。”

“我们深信,历史不是片面的,乃是全体的;选择历史材料的标准,不单是政治,也不单是经济或宗教,乃是政治,经济,宗教,以及凡百人类活动的总和。换句话说,我们当把文化作为历史的骨髓。凡是助进文化,或是妨害文化的重大事迹和势力,都有历史的价值。”

文化是人类所有行为和结果的总和,是历史的经脉和骨架。因此,先生跳出了将政权更迭作为历史框架的窠臼,以更加宏阔的文化视野重新梳理了欧洲的历史,提出了“文化欧洲”的概念。欧洲学者普遍认为起源于克里特岛的希腊文明是欧洲史的开端,但“地理上的欧洲”概念是狭隘的,仅以乌拉尔山与伊斯坦布尔海峡作为西洋史的地理界限未免过于割裂,环地中海区域是一个历史单元整体,即“文化上的欧洲”。

先生认为,不厘清古埃及、古巴比伦的文明成果与欧洲文明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认真研究温泉关之战,亚历山大大帝东征至印度,十字军东征,拿破仑远征埃及等等欧洲与周边地区的每一次冲突,就很难真正理解欧洲历史的发端和演进。

基于“文化欧洲”的概念,《西洋史》在批判“欧洲中心论”和“种族优越论”的同时,十分重视论述古代东方国家在欧洲历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贡献,比如,古希腊文明从古代埃及文明中汲取文字、纸笔、历法、玻璃、测量术和建筑术等等文明成果,指出“与其说是希腊文化传布于东方,不如说是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在互相发生影响。”

在当下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下,批判“欧洲中心论”“种族优越论”已不算什么,但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华民族的至暗时刻,这些观点就显得弥足珍贵,像亮在漆黑夜里的朴素灯盏,火红着希望的心跳。

04

第一次读《西洋史》是在1998年,平装小32开铅字板,粗鄙的印刷质量就像是一间四面透风腌臜凌乱的破房子,觉得这种“地方”是对先生的轻慢和亵渎,所以通读之后便再无问津。去年年底,终于在网上买到了河南人民出版社民国影印版的《西洋史》,捧在手上喜不自胜,仿佛是一方配得上先生开讲的杏坛。

这次重读还有幸读到了先生大姐陈鸡泽著的《陈衡哲传略》,先生一生的际遇亦是令人感慨良多。

上世纪三十年代,教师职业如日中天的先生毅然辞去北大教职回归家庭,《西洋史》便是之后创作出版的,离开北大讲台的先生借学术创作走上了更为广阔的讲台,很快便完成了从教授到学者的转型。

1943年在重庆暂居期间,先生伉俪曾受周恩来邀请到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地红岩村做客,周恩来迎接先生时热情地寒暄道:“陈先生,我是您的学生,听过您的课,看过您写的书。”其实,于先生而言,因读书而受教的学生又何止千万。

《西洋史》导言说:“历史不是叫我们哭的,也不是叫我们笑的,乃是叫我们明白他的。”这句话最是先生著作和人生的写照,品先生的史书,读先生的一生,都能让人明白起来。

西洋史


编者有话:教师是教人读书的人,是职业读书人。读书是我们的日常,交流读书心得于教师而言就是唠家常。每年寒暑假,同事们有机会跳出自己的专业和本职工作,精读一两本平时无暇涉猎的好书,这样的阅读更有滋味,这样的阅读更值得分享。我们刊载同事们假期的读书心得,意在交流心得、分享乐趣,意在让同事们的思想火花扮靓校园春色,浓郁校园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