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认识传染病
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等。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虫媒传播等。
常见传染病有哪些?
1.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咽痛、肌肉酸痛等。
2.水痘
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全身分批出现红色斑丘疹、疱疹。
3.手足口病
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症状有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
4.诺如病毒
是一种比较常见、会引起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毒,症状有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
5.肺结核
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主要症状有发热、盗汗、乏力、消瘦、食欲减退等。
二、预防传染病,从我做起。
1. 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及时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并根据自身情况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
2.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
开窗通风: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保持30分钟。
咳嗽礼仪: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
避免接触传染源: 尽量避免接触患病人员,不去人群密集场所。
3. 增强自身免疫力
科学穿衣:初春气温多变,不要急着脱去冬装,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
合理膳食: 均衡营养,多吃蔬菜水果。
适量运动: 坚持锻炼,增强体质。
充足睡眠:保证睡眠时间,提高免疫力。
三、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出现发热、咳嗽、皮疹等传染病症状时,及时就医。避免带病上课,防止交叉感染。
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隔离观察,康复后持医院证明返校。
不信谣、不传谣,科学应对传染病。让我们携手共进,科学预防传染病,共同守护健康!